![[中文] 燕园未竟书](/_astro/qdb.CVzIg79R_Z1QfC6D.webp)
![[中文] 燕园未竟书](/_astro/qdb.CVzIg79R_Z1QfC6D.webp)
燕园未竟书#
作为本科生在燕园的最后一个白日,竟与四年前踏入此地的那个清晨,有着相似的温度。只是彼时的凉爽里浸润着对未来的迷茫热望,此刻的暑气中却弥漫着一丝曲终人散的惘然。
此刻七月三日深夜提笔时,才发觉曾经汹涌的万语千言,此刻都已碎成沙。毕业,原来不是一场盛大的落幕,而是一次无声的离席。我没能为这四年找到一个足够定义自己的标签,它像一部还没来得及起书名的手稿,在对生活意义的寻寻觅觅中,便仓促地迎来了终章。
四年很长,长到足够我吃下几千块钱的勺园黄焖鸡;四年也很短,短到我还没来得及尝遍家园与学一之外的早餐,没来得及去老馆的旧时光里坐上一坐,然后在自习的间隙睡上一觉。我总以为来日方长,却被时间悄悄地甩在了身后。这些未竟的小事,像书页里忘记折角的遗憾,最终都成了故事的一部分,提醒我,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留白的旅行。
入学那天,我在邱德拔那条曲折的坡道前遇见两位学长,一句”欢迎来到北大”,轻描淡写,却成为我与这座园子最初的约定。坡道蜿蜒而上,正如我这四年虽曲折却不断向前的旅程。我在入学前曾用不容置疑的声音告诉自己,要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,也要学会与期待和解,我努力选择倾听内心真正的声音,但是终究被绩点裹挟内耗。燕园很大,大到可以包容无数种梦想,绩点只是其中一种,但绝不是唯一的衡量。生命的价值,绝不应只用一份成绩单来定义。更重要的是,找到那件能让你眼里闪光、能让你被世界听见、被世界需要的事——让自己的声音被世界感知,让自己的努力回应世界的渴望,这远比在一条拥挤的赛道上身心俱疲更有意义。
作为一个小小的尝试,从大二起,我开始整理我的课程资料 ↗。我并非想立一座不朽的丰碑,只是想在身后留下一串脚印,为后来者点一盏小小的灯。如果有人能因此少走一段弯路,多看一程风景,那便是我能想到的,最浪漫的告别。或许终有一天,我会从所有人的记忆里淡出,但若曾有某位同学,在某个深夜,对着屏幕上的资料,轻声念出标题,那一刻,我的青春便与他同在,我的思考便在这座园子里,获得了永恒。这份坚持,也离不开挚友 Arthals 同学 ↗ 的启发,是他让我看到,知识的分享本身,就是一种创造。
告别的时刻终将到来。我们转身,将燕园的四季与晨昏装进行囊,走向一个没有围墙的远方。我们中的大多数人,都将从宏大的叙事中淡出,在日复一日里,活成一个面目模糊却无比真实的普通人。
但这并非故事的结尾。请记得那个曾在四十五乙楼仰望星空的少年,请守护好那份与世界交手时,不与世俗和解的倔强。那才是我们行囊里最宝贵的财富。它会在未来的风雨里提醒我们:即便走在平凡的路上,也要走出属于自己的回响。
后记#
命运似乎总爱在不经意处埋下伏笔。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最早报到的学生之一,当年那个最早踏入四十五乙楼的我,在时光流转中送走了一任又一任的楼长之后,竟阴差阳错地递补接过了三、四楼微信群主的”权柄”。这件略带荒诞色彩的小事,成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插曲,或许也是时光以一种奇特的方式,为我四年前那个启程的清晨,留下的一枚最特别的印记。
如果你恰好看到并用到了我的课程资料 ↗,特别欢迎你在那个页面下方留下一个评论,让我知道这份微小的努力曾经被你看见。
树洞 #7427133, #7393484, #7309965, #7285599, #7113770 的作者是我。
树洞 #5836142 的作者是 Arthals 同学 ↗,他是一个非常好的 ICS 助教。